各教学单位: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共6165cc金沙总站委员会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河环党字[2020]47号)、《6165cc金沙总站美育工作实施方案》(河环院字〔2021〕42号)、《6165cc金沙总站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河环院字〔2021〕58号)等文件精神,参照“四新”建设、工程认证指标体系的要求,深化“五育并举”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体现美育、劳动教育要求,体现学习成果产出导向(OBE)理念,体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持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为顺利通过2024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打下坚实基。志龆ㄆ舳乱宦直究瓶纬探萄Т蟾偃嫘薅┕ぷ。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各二级教学单位应重视此次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程,统筹安排,精心设计,全员参与,认真落实,全面体现“课程思政、美育、劳动教育、产出导向、安全教育”等要素。以课程教学大纲为“纲”,以课程教学大纲为“引”,通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促进各课程做到以“纲”为框架、以“引”为起点,持续有效地组织好课程教学全过程,使课程教学设计与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促进所有课程从课程教学大纲到课程教学全过程一以贯之。
(一)落实课程思政。所有课程应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效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内容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使课程教学大纲能够进阶为课程育人大纲。
(二)突出产出导向。贯彻OBE教育理念,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安排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定学习成果、明确考核方式,明确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有效支撑。
(三)深化劳动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学大纲修订要坚持以劳塑人,注重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将劳动精神教育和劳动实践有机纳入实践教学各环节;鼓励具备条件的理论课体现劳动教育元素。
(四)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教学全过程,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围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设计上,呼应和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五)更新课程内容。对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要求,及时将学科、专业、技术、行业、产业最新发展成果引入课堂,推动课程内容迭代更新,保证培养目标达成。
(六)强化过程考核。科学设置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占比,明确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引导学生投入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习成果的持续产出。
(七)确保规范标准。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模板”(见附件)进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大纲中指定的教材及参考书,对“马工程教材”覆盖课程必须选用对应教材;其他课程原则上选用近五年内出版的规划教材、优秀教材、校本教材。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鼓励成立党政协同的教学大纲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主任牵头、各教研室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组成的大纲修订工作小组,明确修订工作目标和要求,全面组织开展大纲修订工作。各专业教学大纲由各教学单位教学大纲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鼓励吸收校外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参与修订和审核。
(二)全面修订,突出要素。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均须开展修订,体现“课程思政、美育、劳动教育、产出导向、创新创业”等要素。
(三)充分沟通,分工协作。教学大纲原则上由课程归属单位组织修订;涉及跨单位开设的课程,单位间应加强沟通和研讨。各单位分管教学领导要负责组织协调本单位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课程负责人(大纲编制人)由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和关键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原则上由教学经验丰富、熟悉行业技术发展的高级职称教师或专业负责人组织编制。
(四)简明规范,一课一纲。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文字严谨、简明扼要,名词术语规范,教学大纲中的课程信息必须与教务管理系统课程库中的课程信息保持一致,一个课程编码对应一份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审核完成后,教师应根据更新情况及时修订完善课程教学进度、教案和讲义等相关教学资料。审定后的课程教学大纲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由教学单位汇编备查。无教学大纲的课程不得开课。
三、时间安排
(一)全面修订。即日起至2023年11月30日,各教学单位组织开展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安排专人跟进督促修订进度,按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公共选修课分类进行整理,由各教学单位组织初审。
(二)抽检完善。12月1日至12月15日,学校组织对各教学单位修订的课程大纲进行抽检,每个教学单位3-5门,并反馈抽检意见。各教学单位须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再次组织全面完善,并经审定后汇编。
(三)定型归整。12月16日至12月31日,各教学单位修订后的教学大纲按教学单位,以PDF版格式汇编(具体格式另行发布),《教学大纲汇编》和《课程教学大纲审定报告》纸质审定版留教学单位存档,电子版汇总至教务处教学建设科,邮箱350755757@qq.com。
附件1:《xxxxxxxxxxx》课程教学大纲(样式)
附件2:《xxxxxxxxxxx》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附件3:《xxxxxxxxxxx》实验教学大纲(样式)
附件4:《xxxxxxxxxxx》实习(或实训)教学大纲(样式)
附件5:XXX系部(中心、处室)课程教学大纲审定报告
教务处
2023年10月24日